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策划专业委员会策划专家专家团成员生奇志
生奇志,女,1968年12月3日生于沈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新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策划专业委员会专家,品牌研究专家。国家级精品课《品牌学》第二负责人,主讲品牌传播与管理。 生奇志教授主要研究品牌学、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网络政治学。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策划专业委员会专家、品牌研究专家生奇志教育背景:1987年由辽宁省实验中学保送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专业,1991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2004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担任主任记者,2000年-2003年就读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4年-2009年就读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大学四年级参加了沈阳电台在东北三省的主持人招聘考试,成为被录取的第一批直播节目主持人之一,参加沈阳经济广播和沈阳交通广播的创建工作,主任记者。2004年1月进入东北大学,担任新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开设课程:本科生“传播学”、“媒介管理学”、“品牌学”、“网络经济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播音与主持”等;硕士研究生“网络传播学”。
品牌研究专家生奇志发表论文:在《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版)》、《高科技与产业化》、《科技管理研究》、《辽宁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EI检索4篇,ISTP检索2篇,CSSCI收录5篇。
发表著作:2009年出版专著《基于动态拓扑的信息管理模式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教材《品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教材《媒介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科研情况: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东北大学教学改革“十一五”规划项目《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设计》、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研究”、2008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大众传媒与辽宁形象塑造研究》、2010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面向网络舆情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研究》。作为执行负责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
获奖情况:
生奇志,女,1968年12月3日生于沈阳。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新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策划专业委员会专家,品牌研究专家。国家级精品课《品牌学》第二负责人,主讲品牌传播与管理。 生奇志教授主要研究品牌学、传播学、媒介管理学、网络政治学。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策划专业委员会专家、品牌研究专家生奇志教育背景:1987年由辽宁省实验中学保送入东北工学院(现东北大学)管理工程系管理工程专业,1991年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91年7月---2004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人民广播电台担任主任记者,2000年-2003年就读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2004年-2009年就读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获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大学四年级参加了沈阳电台在东北三省的主持人招聘考试,成为被录取的第一批直播节目主持人之一,参加沈阳经济广播和沈阳交通广播的创建工作,主任记者。2004年1月进入东北大学,担任新闻学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开设课程:本科生“传播学”、“媒介管理学”、“品牌学”、“网络经济学”、“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播音与主持”等;硕士研究生“网络传播学”。
品牌研究专家生奇志发表论文:在《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版)》、《高科技与产业化》、《科技管理研究》、《辽宁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其中EI检索4篇,ISTP检索2篇,CSSCI收录5篇。
发表著作:2009年出版专著《基于动态拓扑的信息管理模式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教材《品牌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教材《媒介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科研情况: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东北大学教学改革“十一五”规划项目《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体系设计》、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辽宁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研究”、2008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大众传媒与辽宁形象塑造研究》、2010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与应对策略研究》、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规划项目《面向网络舆情的群体性事件的预警机制研究》。作为执行负责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1项、国家自然基金2项。
获奖情况: 生奇志老师是家级精品课《品牌学》第二负责人,主讲品牌传播与管理。曾获东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指导教师;第二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年会论文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等。
生奇志老师是家级精品课《品牌学》第二负责人,主讲品牌传播与管理。曾获东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指导教师;第二届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年会论文一等奖;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沈阳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