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站内搜索:

  今天的消费品该如何做品牌?江南春认为,成功的公司首先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然后围绕正确的定位再去引爆品牌,把品牌概念深入人心。他还提出了品牌传播的四个趋势:中心化对抗碎片化、重复对抗遗忘、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品效协同VS品效合一。

  01、消费品牌的变与不变

  一个市场的原动力不会因为疫情而发生改变,我个人觉得中国消费增长背后的动力,其实是不变的。中国已经形成了4亿的新中产,这个群体都特别努力,也非常不容易。从物质需求来说,他们在努力打拼之后需要自我补偿和自我奖赏。从心理需求角度来说,中国的4亿新中产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形成人格的自我跃迁。这些都并没有改变。

  消费升级的方向也不变,正在从“性价比”升级到“心价比”、“颜价比”。当你为一个消费品买单,不仅会考虑它的性价比,也会考虑它的审美以及带给你内心的体验。

  另外,智能化、懒惰化的消费趋势也没有改变。比如以前我们饿了会来包泡面,或者点个外卖,现在要求品质和精致了,不仅懒,还要懒出品质和精致,所以就会创造出一大批全新的品牌和产品,比如预制菜、空气炸锅等等。

  但是中国的消费分级的确会有过程挑战,在短期之内分歧会越来越明显。大众是清单式消费,中产是冲动式触发式消费,大众是趋同化消费,中产是趋优化消费,大众是功能化消费,中产是美学化、精致化、健康化消费。

  那什么变了呢?

  流量的红利变来得快,去得也快,品牌短期享受了流量红利的快感,但带不来长期的发展。流量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品牌是人心的算法,算准了人心才是生意增长的根本。大品牌为什么赚钱呢?首先,品牌自带流量比例高,品牌是持续免费的流量;第二,品牌的转化率、知名度和认知度高,所以它出去打个浏览广告,转化率是你的三倍;第三,它的溢价能力高,因为它是个强品牌,在任何平台上,强品牌总是赚钱的。

  全世界最大的研究公司凯度关于营销投资回报率(ROMI)的研究显示,一个健康的品牌,70%的销售来自品牌资产贡献,30%的销售是由短期的促销和流量转化贡献。但是今天,大部分的品牌正在把90%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效果可见的促销和流量当中,促销流量也许能够帮助你完成下周、下个月的增长的目标,但只要你的品牌不能指名购买,我觉得你最多能获得工厂利润,很难享受品牌的超额利润。

  02、广告的作用是什么?

  广告的作用是建立品牌,建立信任,降低交易成本,创造交易价值。广告的作用是破圈、带动短期的销售,让更多人知道你。你做了一个爆品,竞争对手很快都来学习,那么这个时候你如何遏制同质化竞争对手进入的可能性呢?你能不能学习可口可乐的产品?能。能不能学习王老吉的产品?能。但是你无法去复制这些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的位置。所以消费品本质上靠什么?靠的是品牌的护城河。比如,如果你要去做可乐这个类别,或者做凉茶这个类别,消费者马上会想起可口可乐和王老吉,这叫虹吸效应,虹吸效应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壁垒。如果你打一个可乐的广告或者凉茶广告,消费者会马上想起可口可乐和王老吉,你每一块钱的广告投放中有五毛钱都被别人吸过去了。

  这些品牌经过长期的沉淀,成为了坚固的护城河。巴菲特说我买这些东西是为什么呢?因为它有很强的护城河。所以我觉得消费品是一种“心智产权”。

  03、今天消费品到底靠什么?

  当年飞鹤奶粉是如何打赢国货奶粉之战的呢?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跟竞争对手反着走。如果你是老二,跟老大打仗,要想制胜,通常是往相反方向走。比如,可口可乐是我爷爷喝的可乐,爸爸喝的可乐,强调自己是百年传承的正宗可乐。那么百事可乐就一定要在品牌上成为年轻一代的选择——爷爷、爸爸都喝你,正是我不喝你的理由。类似地,国际品牌主打的是专业和安全,如果我说自己比它们更专业,更安全,消费者不太容易接受。在这种情况下,飞鹤往反方向走,把对方的优点变缺点,飞鹤说,我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这符合一个常识,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成功的公司首先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然后围绕正确的定位再去引爆品牌,把品牌概念深入人心。要打赢商业战争,首先是生产的战争,要有优质的供应;第二个阶段是渠道的战争,需要渠道点多面广,渗透率高;第三阶段是品牌的战争,我们发现渠道端同质化生产的过剩,这个时候消费者面对很多选择,每个品牌必须在消费者大脑中回答一个问题,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是什么?所以品牌要找到一颗钉子,也就是一个竞争性的切入点,有了这个理由之后,还要有个把榔头,用最快速度把它钉进消费者的心智当中。

  那么怎么钉进去呢?移动互联网时代传播该怎么做?我觉得很重要的问题是移动互联网品牌该怎么引爆。

  中国三大主流广告媒介,电视、互联网视频、电梯广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电视覆盖全国城市,观众很下沉,价值观很正面,内容很丰富可靠。但电视面临一个挑战,就是它的受众偏老龄化。第二个部分是互联网。视频有3.5亿是买会员,如果连20块钱一个月都不愿意花,他大概率也不是主流消费群,也就是说这3.5亿的会员用户才是你的主力受众。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呢?占据了消费者主要的市场,大家都在看。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主要在看内容,很少看广告,所以如何做内容,做公关,做话题,怎么创造可以被传播的内容变得非常重要。

  我开创分众是因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改变是城市化,楼造完都配备了电梯,电梯是这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所以我做个电梯媒体,一定也会成为影响城市主流人群的基础设施。首先,电梯媒体影响了主流人群,住好的公寓楼,在好的写字楼上班,说明大家都是主流人群。第二,不管你玩快手、抖音,还是看看电视、看视频都没关系,你的肉体还是要经过电梯。第三,是高频,我认为一个品牌,尤其是新品牌,需要高频出现,才能有足够的浓度打入消费者心智,才能进入消费者心智,偶尔路过一下其实很难记住。最后,在封闭空间中形成高频的主动收视,用户没有选择的时候,才是广告是最好的选择。

  04、传播的四个趋势

  趋势1、中心化对抗碎片化

  互联网广告这么多年,大家觉得更不好传播了。在移动互联网世界,好像信息越来越透明,每个人都可以发出足够的声音,正因为如此,所以信息爆炸,海量信息,所以你可以发现,这个时候品牌再多的投入也很容易被淹没。十几年之前,在电视时代只要你一年投10亿广告,打开电视机很容易看到你的广告霸屏。现在呢,你即使投了几十亿的广告,但消费者真的看到你的广告比以前要少得多得多。

  品牌传播变得越来越难。所以我觉得在互联网上,精准分发是一种交易效率的提高,多数的平台通过竞价又把交易效率提高这部分的利益吃回去了,而且一对一地传播,你知我知,外面人不一定知道,所以就无法打造社会共识。但品牌就是要建立从众行为。那么倒过来说,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种草是一种营销标配,很重要,但是大规模种草的红利已经结束了,以前品牌从零到两三亿的时候可以种草,现在呢,大家都去种草了,种草都找不到地儿,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种树,有实力的公司还是要把品牌曝光到耳熟能详的地步,这个时候你的树长起来了,你下面的草才容易被看到,当消费者对品牌耳熟能详的时候,他会去搜你的时候,你的这些草才能向他分发。

  从打品牌的角度来说,品牌的引爆不是靠交易,不是靠精准。精准也要规模化,没有规模的精准是在做品牌上是不行的。菲利普·科特勒很早就说过,一个品牌的连锁效应是由决策者,影响者,购买者,体验者,传播者,这五重人群共同叠加产生的。中国有个词我觉得用的特别好,就是“势”。品牌建立社会共识和社会产能,取大势才会有大利,才会有长远之利。如果品牌先求利而不求势的话,你最多是个小利,是个短利。所以很多企业说我一直在精准分发,但是在中国市场精准的分发的品牌基本上都利润很薄。所谓追求精准的人,你甚至不知道它的广告语是啥,它在消费者大脑中不能迅速地被回忆起来,慢慢地就淡出了消费者的优先选择的路径。我觉得这是不可取的。

  趋势2、重复对抗遗忘

  丹尼尔·卡尼曼教授在《思考快与慢》中讲过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对我在广告学方面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说人的决策过程是理性的,这个假设不成立,人其实最不理性。人脑有两个系统,一个叫快系统,也就是直觉反应系统,一个叫慢系统,也就是理性思考系统,如果大脑都用理性思考,很烧脑,根本不够用,所以人脑95%是用直觉反应,5%是用理性思考。那么直觉反应系统是怎么运行的呢?它的方法就是走捷径,什么信息最经常会被听到,什么信息最容易被回想起来,什么信息就是真理。怕上火喝王老吉,王老吉是不是最去火的?困了累了喝红牛,红牛是不是最提神的?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最快速度,最短路径能想起谁,谁就是真理。

  所以,丹尼尔·卡尼曼教授讲了这么一个观点:要使人们相信一个概念和一个事物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四个字,不断重复。打品牌打广告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用重复对抗遗忘,在消费者必经的生活空间中,反复说,把品牌的核心价值慢慢地成为标准,成为常识,成为不假思索的选择。

  举个例子,妙可蓝多的竞争对手是百吉福。原来百吉福在中国市场排在第一位,妙可蓝多排在第五位。那么,妙可蓝多怎么去取代百吉福呢?我们了解到其实百吉福在消费者心智中实际上没有建立过“百吉福=奶酪棒”这样一个概念,所以这个时候市场老大是空缺的,那么排在第五位的妙可蓝多就有了机会。第一步,它们占领了妙可蓝多奶酪棒好吃的定位,破圈带来了第一波销量。

  但消费者依旧觉得这是个零食,消费频次不够高,如何让它成为刚需高频呢?所以,第二个阶段他们做了三个场景,放学回家、运动补充和快乐分享,补充营养缺口,奶酪棒成了非常优先的选择。但这个阶段之后,竞争对手来了,如何把其他品牌的广告虹吸掉,成为行业黑洞呢?第三个阶段他们开始强调妙可蓝多是更多妈妈的选择,全国销量领先。不断地强调我是遥遥领先的老大,你要买奶酪就选妙可蓝多,这就形成了虹吸效应,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不假思索的选择。那么增长之后,如何再破圈冲击更多销量呢?第四个阶段,要开创更多的场景,丰富产品线。所以妙可蓝多做了奶酪片,去抢占早餐刚需场景,还出了马苏里拉抢占午餐、晚餐,这样就开启走向百亿级的市场。

  趋势3、确定性对抗不确定性

  要用确定的媒体逻辑打赢不确定的传播环境。那么什么是确定的呢?大多数人的生活空间其实没有改变,所以我觉得投广告就像投资一样,要做确定性的事情,做重复可以被累积的事情,才能享受时间的复利。

  我们看元气森林的唐彬森也是从互联网崛起的,但是真正做品牌引爆的时候,反而要追求更大的确定性。元气森林的概念很简单,零卡零脂零糖,好喝而不会长胖,所以它的定位非常清晰,这是第一阶段。到了第二年就开始开创场景:小孩也能喝,女生也能喝,男生也能喝,旅游也能喝,运动也能喝,吃饭也能喝。产品是基础,营销是放大器,2020年上半年的这个引爆中,分众起到了放大器的作用。一个品牌的崛起,不仅要教育C端客户,而且要给经销商带来更大的信心,经销商有了信心去铺货,最终上架了之后,就很容易形成销售。

  趋势4、品效协同VS品效合一

  品效合一不如品效协同来的精准,因为品效很难在同一时间发生,但是品效能够缩短周期,形成品效协同。互联网流量有它的优势,点击就能购买,效果分析不行赶紧换,这非常好。但流量也有致命的缺陷,效果广告就像渠道一样解决问题:买它,买它,买它,更低价买它。而品牌广告解决的问题是:爱它,爱它,爱它,为什么爱它。没有品牌广告去建立指名购买,价格只会越来越低,流量会越来越贵,赚钱会越来越难,所以这两者就是硬币的两个面。

  所以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你如何解决硬币的两个方面带来的问题。品牌广告是个空军,炸开消费者心智的防线,目的是为了掩护陆军用更快的速度,更低的伤亡成本,夺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这两者之间的组合是更有效率的。所以,如果你是个纯粹互联网电商品牌,我觉得你要有三七原则:30%要做品牌广告,70%要做效果。

  如果你能撬动资源,是个强品牌,各大线上平台都能换到更多的大促资源,你能帮他导流而不是纯粹地吸它的流量。同时如果你是个强品牌,头部主播就愿意带货。

  另外,你要考虑你的促销有没有底线。如果你是个客户指名购买的品牌,你就不慌,你会有自己的节奏。如果都是打流量产品,价格都很低,你就会很慌。比如每日黑巧做到2亿的时候,很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破圈。每日黑巧是新一代健康巧克力,它有一帮的核心的用户。但是这个没有破圈,所以它没有成为一个公众品牌,那么这个时候网红品牌如何成为公众品牌呢?你看别的巧克力高糖高脂,我0卡0糖,而且还是燕麦的,是新一代健康巧克力,这就能破圈。原来可能只有几百万人购买,破圈后可能看过你的人有一两千万人,百度搜索上升了九倍,淘宝的免费流量大幅上升,进店的转化率超过了德芙。而且提高了转化率之后,毛利率也大幅上升,我们可以看到每日黑巧一下子跃升了三倍,这个三倍上去之后,就一直维持在原来的高点,线下突破也变得越来越顺畅。我认为这就是品牌力强,到各大渠道都容易转换。

  05、如何破解品牌增长焦虑?

  品牌的目的不是为了打广告,是为了增长。如何才能实现真正的增长?

  一般一个企业增长路径来自于四个方面:第一是产品破圈,从网红品牌成为公众品牌。第二是开创场景,有些品牌知名度已经够了,这个时候需要破的不是人群,而是场景,开创新的场景,激活潜在的需求。第三是通路提升,需要思考的是,线上怎么助攻,线下怎么终端引流。第四要考虑内容怎么扩散。

  举个例子,激光脱毛仪,这个类别有多大呢?实际上Ulike之前做到十个亿销量的时候,再投流量广告也不增长了,进入了瓶颈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激活潜在用户,如何你把核心信息打进消费者心智呢?当时消费者还没有形成在家中就能脱毛这样一种概念。

  所以这个时候如何有效破解?一个大前提是,不要高估自己的知名度,在中国的很多新消费品牌里面,我认为绝大多数知名度都非常有限,只是一小撮人知道。我们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是货找人,第二个阶段就是人找货。所谓的货找人就是我们找KOL、找主播,那时候这个品牌只是一个牌子,没有进入消费者的心智。但到现在,品牌连续六年蝉联618京东脱毛仪类目销量冠军,而且是进入美妆类目前十的唯一一个美容仪品牌,也就是说,U likes跟脱毛仪彻底挂上了等号,牢牢地占据了消费者的心智。

  对于销量两三亿的品牌,我建议一年打三波品牌投入,38、618和双11。那么每一波打多少钱可以打出亮眼的量级呢?

  第一,你要精准分发,通过大平台的算法精准分发。第二,可以发掘场景,场景的开创才会有商业的增量。人们需要不是产品本身,是产品所能解决的场景问题和场景中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意义。什么是场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是场景,场景是让一个人积极参与和主动投入的理由。

  品牌如何触发购买呢?很重要的是你在消费者心智中要有场景触发。比如,绝味鸭脖,第一阶段推麻辣鲜香,这是知名度的广告。第二阶段销量很难突破,于是要加上场景,加班、追剧、看球等,场景触发需求。怕上火,喝王老吉是个功能,熬夜看球,加班加点,野外烧烤,吃火锅是场景,有了场景才有销量。第三阶段的问题就是怎么能够助推渠道,阿里巴巴和分众推出了U众计划,你打了广告,不仅是一次投放,而是数字资产的一次累积,数据是可以回流的,是一个全链路的分析。第四,线下的广告如何引爆社交媒体的轰动。比如,小罐茶在线下做品牌的时候,在中秋季促销,就在一盒茶叶里面加了张感谢卡,你只要填个名字上去,送给被人就是一次人心的打动。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