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搜索:
站内搜索: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做好文化振兴、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任务,明确未来三年全面推进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助力建设极具“生态范”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为同心同向建设现代化上合新区贡献文旅力量,现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举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之合力,深化乡村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全域旅游标准化工作为主要抓手,不断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文旅产业牵引带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的全面深入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样板。

  二、基本原则

  (一)科学规划,重点突破。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和区域功能定位,结合农业生产、农村风貌、人文历史、传说故事,因地制宜、有序推进,提升规划水平、建设标准。率先突破洋河文旅,以点带面促进西南三镇联动发展。

  (二)文旅融合,产业带动。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加快乡村旅游与农业、康养、工业、体育、文物保护等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文旅产业项目、人才、资金、消费下乡,培育更多文旅市场主体,做好文化IP,积极开发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乡村文化和旅游产品。

  (三)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和支持,建立有效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绿色发展,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注重开发与保护并举,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和乡村特色风貌的保护,实现生态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机统一,推动乡村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目标

  到2025年,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乡村旅游业态更加多元,文旅产业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加显著,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传统乡土文化底蕴更加彰显。实现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建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文旅项目、特色乡村,新增一批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打造2处以上乡村旅游集聚区,推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典型范例。

  四、工作措施

  (一)引领洋河文旅先行突破

  一是做强全域旅游洋河样板。以“全镇是景区,处处是景点”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按照《胶州市加快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将洋河镇全域(128.7平方公里)作为试点,依托洋河镇绿水青山、田园风光、星空科普基地等优势资源,对照《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7775—2003)及《旅游度假区等级划分》(GB/T26358—2010)双重标准,建设全域旅游标识体系、慢行系统以及高端民宿等,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引领片区。

  二是做优艾山风景名胜区。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打造艾山风景名胜区,串联九顶莲花山景区,优化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同步升级莲花山滑雪场、农村公园等项目,配套建设樱花大道项目、新城康养文旅项目,形成独具洋河特色的集视觉美感及服务体验于一体的外部服务体系,做实现景区基础设施及服务水平的提升跨越,推动其成为全市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物。

  三是加快打造国际乡村旅居示范区。以艾山景区为中心,依托洋河镇独特的火山灰地貌,通过新改建道路增设慢行系统、开放利用公共通道,打通路网断点瓶颈,形成多层次、互联互通的全域慢行网络,形成遍布火山小山丘、掩映山水之间的灰道度假慢行系统。以星光公园项目作为差异化、特色化的拳头产品,撬动洋河镇成为星空旅游首选目的地。推进民宿、度假酒店等各类型住宿设施的布局和招引,持续跟进陌上拾光高端民宿项目,丰富市民游客的乡村旅居体验。

  四是促进洋河慢生活体验节提档升级。按照“月月有惊喜、节节有活动”的活动举办思路,推动慢生活体验节发展成为全年性的文旅节会品牌。进一步丰富节会内涵、提升举办规格,同时以音乐节演出为依托打造青年潮玩打卡活动,强化节会对于各个年龄层次游客的吸引力,逐步打造上合组织国家乡村旅游节会高地,擦亮“山水洋河 四季有约”文旅品牌。推动洋河镇成为青岛及周边城市周末近郊游的首选目的地以及山东最佳轻旅游、微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丰富乡村旅游业态

  一是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打好“城市+乡村+景区”组合牌,提供乡村生活的全天候感受和原真性体验。统筹开发休闲农场、度假酒店、乡村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扶持青岛农村公园、桃李村风田园综合体等一批休闲农业景点创建国家3A级以上景区。加强与农业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大力开展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示范点及美丽休闲乡村创建活动,争取到2025年,全市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示范点达到60处以上,乡村休闲观光旅游收入逐年提升。

  二是打造康养产业发展高地。依托西南三镇的田园和生态资源优势,推动以观光采摘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市场逐渐向以旅居休养为核心过渡,发展“田园+康养+文旅”。强化政策扶持,鼓励桃李春风田园综合体、紫云来传统文化基地、艾山情康养文化园等建成及在建项目扩大投资建设规模,不断强化重大康养文旅项目的招引,建设康养产业发展集聚区。

  三是发展乡村美食旅游。依托里岔黑猪、马店包子、张家屯烧肉、正久香菇烤鸡、传统果木熏烤老火腿、大相家粉条、烤羊、烩饼等胶州乡村特色美食文化,增强美食旅游的新鲜感,并通过举行大白菜国际美食节等美食相关特色活动,将生态美食、非遗文化、生活方式整合起来,延展消费深度,增强体验性和趣味性,形成长久的乡村旅游拉动效应。

  四是推动乡村民宿行业高质量发展。按照“质量并举、合理布局、集聚发展、富有特色”的总体思路,大力培育新农村精品民宿。研究出台胶州市民宿管理的政策性文件,引导民宿行业投资和建设发展,探索对民宿、农家乐等项目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品牌民宿项目引进的同时,支持村民将自住或空置房屋改造为乡村民宿,保留乡土风味和乡村文化。

  五是依托大型水利项目发展生态旅游。协同有关各方,做好环官路水库文旅产业发展规划,依托官路水库自然环境、特色文化、民俗元素和临空区位,通过资源有效配置,打造农业观光旅游、水上运动、休闲度假、会展产业为主要功能的湖泊旅游风景区,形成景观与文化融合、生态良好、内涵丰富的“上合空港·官路新城”特色文化旅游共生共享平台。

  六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在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包装等环节加强创意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文化创意含量。结合“红黄黑白”等现有品牌资源,鼓励胶州市大白菜协会、胶河源农场等规模较大的农业市场主体开展乡村伴手礼和衍生品文创设计,探索个性化定制服务。鼓励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特色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文化内涵的挖掘,有效提升旅游商品开发水平和市场价值。

  七是进一步打造节会品牌。策划组织一批有品位、有影响、群众参与度高的乡村旅游活动,适时召开乡村旅游线路推介会。鼓励指导各镇(街道)举办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以花卉展览、文艺展演、瓜果采摘、美食大赛、运动健身、民俗体验等为主题,促进相关部门、相关产业深化“旅游+”融合发展。以洋河慢生活体验节为标杆,将“相约铺集·打卡澄月”、吴家核桃旅游文化节、胶北桃花节等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打造成具有远程号召力的乡村旅游节庆品牌。

  八是在铺集镇,打造胶东文旅一体化先行区依托胶河文化旅游交流中心,持续深化与诸城、高密的一体化交流合作。加快完成纪录片《悠悠胶河》的摄制;持续举办胶河文化旅游节、“澄月湖之夏”啤酒节、非遗文化交流巡展等特色活动。支持建设胶河生态文化旅游廊道铺集示范段。

  九是在里岔镇,打造中华马文化产业园项目。引入国内头部马业企业,结合牧马城遗址实际进行活化利用,推动马产业与文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建设马文化产业项目。布设马场、马文化体验中心、马文化博物馆等场馆,开展马术表演、赛马、骑马、牵马等活动,打造具有引领性的文化遗址活态保护的典型案例。

  (三)做美乡村文化振兴场景

  一是促进优质公共文化资源向乡村延伸。完善以市级馆为总馆、镇区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服务点的总分馆体系,逐步建设市镇村三级联动的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系统。以“邻里书坊”和数字化建设为抓手,提升改造各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订单式”服务,按须为农家书屋及时补充更新图书。整合全市优质群众文化艺术资源,加强对乡村文化活动、文艺创作、文艺辅导、队伍培训以及演出器材设备调配等方面的统筹,落实好“一村一年一场戏”“一村一月一电影”,持续开展“戏曲进乡村”活动,完成每年1万场次的农村公益电影放映任务。

  二是强化乡村非遗、手造的活态保护。实施“非遗在乡村”计划,通过开展省级非遗小镇创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非遗管理人员培训,支持茂腔、秧歌、三铺龙拳等非遗项目在乡村地区的保护传承。持续培育乡土特色产业名品,探索推进谈家庄制香、冷家庄黑陶等传统手造工艺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支持利用非遗工坊、传承体验中心等场所,培育一批乡村非遗旅游体验基地。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乡村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

  三是挖掘释放乡土文化的魅力和吸引力。进一步梳理提炼九顶莲花山传说、牧马城传说、艾山传说、石耳争奇等历史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加强相关题材的艺术作品创作。加强乡贤文化等乡村文化研究,配合住建部门做好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工作,协同民政部门做好乡村老地名文化的挖掘和传播。

  (四)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和环境

  一是支持各镇(街道)培育和引进文旅企业。持续出台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扶持政策,鼓励乡村小微文旅企业和工作室、个体创作者发展,鼓励其他行业企业和民间资本通过多种形式投资乡村文旅产业。推广“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鼓励各类农民合作社、乡村旅游协会和产业联盟在整合资源、搭建平台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二是协调金融部门强化对于乡村文旅的专项资金政策扶持。积极对接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创新产品,通过上门签约、灵活担保、主动让利等多种方式,为乡村文旅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引导各类投资机构投资乡村文旅项目,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针对乡村文旅项目的保险业务。

    三是落实文旅产业用地保障政策。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将文化和旅游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在完善审批程序、严格用途管理的前提下,加大对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相关重点设施、项目的用地支持。鼓励和支持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使用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与其他企业和个人共同从事文化和旅游经营活动。

  四是拓宽乡村文旅的推广营销方式。探索在周边城市组织开展胶州特色乡村文旅线路、文旅产品的集中推介活动,吸引各类资源参与对接。依托“文旅胶州”“云上胶州”等新媒体矩阵,采用网络直播、公众号推文、短视频等线上营销方式,制造乡村文旅“吸睛点”“引爆点”。鼓励各镇(街道)积极推介当地文旅形象,塑造镇域品牌IP。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体验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