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经济大环境下,部分广告主对长期的品牌广告投放产生了些许疑问:
“投入很多预算做品牌广告到底有没有效果?”
“做的品牌广告有多少人看过?是否被记住?”
说到底,广告主的担忧根本原因在于:
对品牌广告的特点定位不清晰
做品牌广告最终目标是做长期主义品牌,短期的曝光几乎很难打造出耳熟能详的品牌。当用户产生某种需求时,脑海中能够立即出现“想要XXX就买XXX”的思维惯性,才是品牌广告可以达到的最终效果。
流量促销见效快的误导
流量促销就好比宣传“全场几折”的大甩卖,消费者可能很快被折扣吸引,而非品牌。即使有短期的盈利,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几乎没有。
效果广告固然有效 但消费者更看重品牌
以树立品牌形象为目标,提升品牌市场占有率为直接目标,突出传播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确定位置的一种广告。在计费方式上,传统的品牌广告以曝光量作为主要指标。
· 效果广告
以结果为导向的广告,广告主为可衡量的结构付费,以达到促进消费或者其他消费者行为(比如注册新app/填写一份问卷等)的广告。在计费方式上,以实际效果来收费。
单从以上介绍来看,效果广告能让品牌投出去的每一分钱都能获得“1:1”的投放结果,每分投入看似都有所回馈。但在《2022中国数字营销趋势报告》里,88%广告主还是选择了“强化品牌形象和提升品牌认知”。
大多数企业都想做长期主义品牌,但实际运营中,部分企业还是由于迫于短期业绩压力等因素,将重心放在了效果和流量,最终实践结果如何?
· 案例一:
某知名体育品牌,在中国区业绩连续下跌5个季度后,其CEO宣布离职。其实早在2019年,其全球媒介总监就表示,由于过于关注ROI,紧盯短期效率和利益,从而牺牲了品牌建设。
为了“走量”满足KPI,品牌经常以促销的方式进行销售,增收却未必增利,同时影响了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性。
· 案例二:
根据2020年~2021年上半年对300多个美妆品牌进行跟踪调研发现,近9成品牌出现了“投放衰退”, 生存周期普遍很短。
这些美妆品牌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色,即过于热衷竞价引流投放(消耗比例超过85%)。忽略品牌和内容投放的美妆品牌,到最后即使效果广告费有所剩余,也无法再有机会消耗。
从消费者的视角来看,不管是消费升级还是降级,大家消费的是品牌故事、品牌调性、品牌信誉和美誉,绝对不是“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需求和“低价打折”的价格敏感需求。因此,只做效果广告使消费者对品牌的需求没有得到真正的满足。
效果难衡量也无法否定 品牌广告的作用
品牌为何要花重金做推广?答案就是要与消费者建立信任。广播电视的视听率每天都会更新,试听率是靠抽样调查得出的,样本一变收视率排行就会大变,所以品牌广告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是难以衡量的。正因为品牌广告存在无法可视化的问题,所以在当效果广告出现的时候,品牌主才会误以为日后的广告预算再也不会“浪费掉一半”。
从碎片化到粉尘化 品牌广告到底该怎么做?
· 先要:高势能,高触达
大曝光对于提高品牌市场渗透率的作用依然重要,选择有强大势能并可以完成高触达的媒体至关重要。当前用户使用习惯碎片化,在消费触点上更呈现出粉尘化趋势,信息的传递和接收颗粒度过细,用户在不同媒介间跳跃和接收信息的频率越来越高,能保证一部分稳定的大面积覆盖已是现代信息传播的一大重要优势。作为中国广播第一频率的中国之声,便是不可多得的“高势能媒体”。以“广播线上+车载收听+移动音频”三大收听渠道无缝覆盖,在中国3000多个城市拥有接近7.9亿听众,在车载市场月度最高累计触达近4.2亿人次,稳居全国榜首的收听份额使品牌以广域传播迅速穿透各级市场。
· 再要:有内容,有场景
新品牌广告要解决“内容+场景”的问题。品牌需要出现在用户消费内容的多个场景里,才能一步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新品牌广告“内容+场景”的关键,“对的时间”就是场景,“对的人”就是内容化的广告。品牌的商业需求与消费者的内容消费需求完美融合,才能最终实现品牌心智占领。
早期的部分品牌广告以不断“重复”占领了消费者心智,如今的“洗脑”广告开始被部分消费者排斥。当然,并不是“重复”不重要,但这里的“重复”不是像复读机一样,而是针对不同圈层和需求的用户,在不同场景或终端上,品牌广告都能以消费者需要的、可接受的内容方式被“吸收”,比如广播已开拓更多收听场景来聚焦用户,除曾经的固定收听终端外,还打通了手机移动客户端及智能设备收听端等,让用户在车载、居家、办公和休闲娱乐场景能被同一品牌广告多点重复触达,为品牌打通立体传播渠道,找到原本不知道或者忽视的人群提供有效路径。
品牌一味追求短平快“效果”,对品牌建设越来越忽视,时间一长便可发现,只投效果广告的“效果”反而在下降。所以,企业需要选择有效的投放组合,并进行科学的综合度量,让品牌建设重新平衡“品”与“效”之间的关系,最终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实现“品效合一”。